2013-10-31

音波拉皮 vs 電波拉皮 之二

Ulthera, Thermage and fractional laser comparison
音波拉皮利用聚焦超音波,直接作用筋膜深度,採分段式破壞,深度深,溫度高;
電波拉皮是整塊皮膚組織立體加熱,上下溫度低,中間溫度高,深處溫度較不夠;
飛梭雷射能量高,分段式破壞,破壞能力強,深度較淺。©Yates Y. Chao


之前提到破壞的藝術,
我們就要談談在電波與音波的破壞能力,

在電波拉皮一開始上市的時候,
當時的設計是希望能夠藉著電波加熱來破壞真皮的膠原蛋白,
膠原蛋白的變性若有20%的收縮,在攝氏60度的溫度下要加熱15分鐘,
同樣程度的破壞如果在65度的溫度則只要30秒鐘,
做電波拉皮又不是在煮雞蛋,怎麼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泡十幾分鐘,
所以當初設計的能量其實是在讓真皮及脂肪間的纖維組織
在一次的擊發下加熱到60多度。
這樣的溫度要經過表皮真皮到達皮下組織,真的非常痛!
所以很多人做了早期的電波拉皮,發誓再也不要做第二次。
其實這個溫度,也足以讓脂肪組織萎縮破壞,
所以早期的電波治療很多都伴隨著脂肪萎縮。

後來電波治療的方式改變,探頭加大,穿透更深,
但能量下降,治療的疼痛大為減少。
但要膠原蛋白收縮,一定要達到一個足夠的溫度,
因此有適能多回的治療模式出現,
藉著反覆施打的溫室效應,讓能量累積,一方面也讓加熱的時間拉長,
以時間換取空間,所以現在的電波治療已經不太痛,但仍有收縮緊緻的效果。
如果這當中利用能量和時間的調控,
反而可以讓脂肪的加熱效應成為一項雕塑的利器。

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的治療:
太低的能量成不了氣候,破壞的不夠,效果就不夠;
太高的能量可能造成組織傷害,除了可能造成脂肪萎縮,
還可能傷害血管神經等其他結構;
電波治療技術的改良,讓能量慢慢累積化解治療中所發生的疼痛而達到效果,
但為了穿透皮膚,這能量還是受到很大的限制,
因為熱從皮膚的表面遞減,要深處的真皮收縮,表面的溫度一定不可以太低。

音波拉皮則是另一種思維,它在固定的深度裡加熱,
所以可以把能量放得很高,但是也不能高到燒焦,大致溫度就在60-70度之間。
但光就這個溫度就已經可以破壞很多皮膚下方的結構了,
例如支配感覺的神經,因此音波拉皮的加熱模式必須是不連續的,
在一個深度下,並不是從頭到尾整層加熱,
而只能是點狀的加熱整層中的一部分。

即使如此,還是偶爾有聽說做完音波拉皮後皮膚感覺麻麻一陣子,
小神經的破壞還是在所難免,
只是點狀的部分破壞還不至於造成神經血管太大的傷害。
因此在治療時還是要找對於臉部美容技術以及解剖構造熟悉的醫師,
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,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。

進一步光波拉皮與電波拉皮的比較,後續!


高能量聚焦超音波示意圖
高能量聚焦式超音波(HIFU)組織破壞示意圖,熱點在聚焦區域,
但焦點兩端溫度仍有上升,因為是聚焦模式,加熱破壞不是連續面